2017-06-02

碎了的寶盒

4月初碰巧走進蘭園
看到修澤蘭設計的圖書館(現稱「綠樓」)整修中
工程手法顯得粗暴
現場也沒有整修的說明
我立即在Facebook貼出當天拍的影像



隔日校友會上
校長對綠樓整修進行說明
後續校友會執行秘書提供了與工程招標有關的資料
我研判綠樓正立面的「綠竹林」
不但沒有適當的測繪資料也缺乏施工圖
其整修能否恢復原設計的特色實在堪慮
於是發動「護衛蘭園文化資產」連署
也獲得校友會支持

連署書中聲明
護衛蘭園的文化資產,我們懇請母校國立蘭陽女中:
  1. 立即成立「綠樓整修工程」的網路專頁,將工程訊息公開,讓校友及關心的民眾一同參與監督。專頁內容應包含:說明過去規劃階段的狀況,提供整修規劃報告及施工計劃文件;此外,每週更新發佈工程進展訊息及施工紀錄。
  2. 設立綠樓立面風貌復原的建築文資專業顧問團,協助確保綠竹林復原工程。
  3. 籌劃申請綠樓、白樓及小白宮登錄為歷史建築,確立校園文化資產。

4月21日由校友會理事長及代表遞送連署書給校長
據悉校長同意連署書三點訴求之前二點而第三點則有所保留
然而到5月下旬都不見學校對三點訴求具體回應
雖然學校召開二次「綠樓整修工程--綠竹圖說與工法」會議
開會通知中有二位文資專長學者及一位政府文資人員
但二位學者不曾出席
而會議紀錄也不見公告

第一次會議我委託宜蘭常式建築事務所代為出席
會後事務所代表表示憂慮
因校方沒有把綠樓視為寶物來處理
而只是用一般工程方式對待
又立面綠竹林的工程經費不到八十萬
不可能達成有品質的修復

5月30日我私訊校長表示關切
特別是不見連署書三點訴求中前二點的回應
校長仍表達學校會盡全力完成修復
但是因人力有限無法做到連署書請求

我曾在連署之前
與幾位蘭女36同學談論自行提報綠樓為歷史建築
(依法人人都可以提報)
連署開始後以校友會力量呼籲校園文化資產的保護
期待蘭陽女中內部自己發起歷史建築登錄
因此我未曾再與同學們商討提報所需的工作
也就是放棄尋求由蘭陽女中外部人士提報綠樓為歷史建築

我曾經努力地把這個寶盒捧在手心
然後又眼睜睜地在鬆手傳遞之際
讓寶盒不慎摔碎了

好失落
修澤蘭建築師的好作品就這麼毀了
好失望
母校的師生對環境的漠然
好遺憾
我在過程中衝動的言語撕裂了友誼

2017-06-01

一段友誼的結束

真的沒有關係
但是這樣就好

文字是刃
筆是刀

終於明白
「但是。這樣。就好」
這樣之後
曾經的所有往來與聯繫
眾多來自您的贈與及掛念
請用這銳利的筆
就此斷去
而後

「真的。沒有。關係」

2015-10-09

蘭園的四個建築寶盒

獻給陪伴我高中成長的老師與同學們......


蘭陽女中校園有四座歷史建築。它們蘊含蘭陽女中校園發展的歷史,也保存了台灣近代建築發展初期的特色。這四座建築的量體都是方盒子,設計者透過形式、材質與裝飾的設計,使得每個方盒子呈現獨特性,成為四個建築寶盒。


簡樸的觀景盒-傳達室


長、寬、高尺寸幾乎相同的方盒子,厚實的牆面、符合機能需求的開口與屋頂,與舊日治時期校舍的形式接近。木質、簡單的門窗與平整的牆面,只有保護塗裝而不用任何修飾,是一座以實用功能為主,形式、材質簡樸的建築,符合台灣常民建築的特色。

設計者:不詳
竣工時間:1958年


西洋古典風韻的禮盒-小白宮



轉化自西洋古典建築的希臘柱式、入口簷板花飾、屋簷及窗帶的水平線腳,使原本如鞋盒子般的量體,呈現出古典韻味。建築物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,因此得以大面積開窗;設計者運用水平窗帶對比垂直柱列,展現鋼筋混凝土材料的特性,擺脫日治時期磚構造的厚重感。小白宮有西方現代主義樣式的特性,卻又加入古典樣式的元素,這種務實的混搭,反映出戰後初期的台灣建築遊走在革新與保守之間的適應特性。

設計者:王慶澤建築師
竣工時間:1958年


開啓對話的白盒子-白樓


白樓是兩層樓、鞋盒子般的建築量體,因垂直水平的外觀分割,與高反差的深淺色調對比,予人極為理性的秩序感。建築物沒有額外裝飾,但遮陽百葉的細節,柱子與屋簷、窗簷的細部處理,顯示出設計者認真、仔細的態度。這是現代主義建築的極佳示範,也積極反映其科學實驗場所的用途。在極理性的表現之外,設計者又安排了極感性的大廳體驗,入口挑高中庭引天光直洩而下,射入曲線圍成的花草水池,圓弧的樓梯環繞水池與天光而上。這外觀理性與內部感性對話的建築體驗,來自台灣早期女性建築師修澤蘭的設計,充分展現台灣女性建築先驅的努力與才華。

設計者:修澤蘭建築師
竣工時間:1971年


綠林中的書箱-綠樓


一棟兩層樓高的鞋盒形建築量體,隱藏在一排綠竹之後,綠竹之間有一片起伏的白與示意入口的橢圓拱圈,給人幽靜的感受。隱藏在綠竹之後的是一個典型的現代主義建築,擁有整面的玻璃窗與開放的空間,形式近似工廠,或可形容它是一個吸收知識的工廠,以對應其圖書館的功能。設計者將建築立面與主體結構分離,在沉悶的玻璃盒子之外,增加一個皮層,借用中國文學與台灣環境常見的竹為元素,讓理性的內部與感性的外觀形成對比。台灣建築在戰後隨著政治變遷,逐步發展屬於本土的中國現代主義,甚或走向後現代主義,修澤蘭建築師在綠樓的嘗試也有這樣的意味。

設計者:修澤蘭建築師
竣工時間:1971年




草稿
蘭陽女中校園有四座歷史建築。它們蘊含蘭陽女中校園發展的歷史,也保存了台灣近代建築發展初期的特色。這四座建築是四個寶盒,雖然建築量體都是方盒子,設計者透過形式、材質與裝飾的設計,使得每個方盒子呈現獨特性,成為四個建築寶盒。

簡樸的觀景盒-傳達室
長、寬、高尺寸幾乎相同的方盒子,與舊日治時期校舍的形式接近,厚實的牆面、符合機能需求的開口與屋頂。木質、簡單的門、窗與平整的牆面,只有保護的塗裝而不用任何修飾,一座簡樸的建築。實用為主,形式、材質簡樸的建築,是台灣常民建築的特色。
設計者:不詳
竣工時間:1958

西洋古典風韻的禮盒-小白宮
轉化的希臘柱式、入口簷板花飾、屋簷及窗帶的水平線腳,使原本像鞋盒子的量體,呈現出古典韻味。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,使得整個盒子可以有大面積的開窗;設計者運用水平的窗帶,對比垂直的柱,展現鋼筋混凝土材料的特性,擺脫日治時期磚構造的厚重感。小白宮有西方現代主義樣式的特性,但是卻加入古典樣式的元素,這種務實的混搭,反映出戰後初期的台灣建築在革新與保守之間的遊走。
設計者:不詳
竣工時間:1958

開啓對話的白盒子-白樓
兩層樓、鞋盒子般的量體,因垂直水平的外觀分割,與高反差的深淺色調對比,給人極為理性的秩序。建築沒有裝飾,但遮陽百葉的細節、柱子與屋簷、窗簷的細部處理,顯示設計者認真、仔細的態度。這是現代主義建築的極佳示範,也積極反映其科學實驗場所的用途。在極理性的表現之外,設計者又安排了極感性的大廳體驗,入口挑高中庭引天光直瀉而下,射入曲線圍成的花草水池,圓弧的樓梯環繞水池與天光而上。這外觀理性與內部感性對話的建築體驗,來自修澤蘭建築師的設計,透出台灣女性建築先驅的努力。
設計者:修澤蘭建築師
竣工時間:1971

綠林中的書箱-綠樓
兩層樓、鞋盒形量體,隱藏在一排綠竹之後,綠竹之間有一片起伏的白與示意入口的橢圓拱圈,給人幽靜的感受。這片綠竹之後是一個典型的現代主義建築,全面的玻璃窗,開放的空間,近似工廠,一個吸收知識的工廠,對應其圖書館之用。設計者將建築立面與主體分離,在沈悶的玻璃盒子之外,增加一個皮層,借用中國文學與台灣環境常見的元素,讓理性的內部與感性的外觀形成對比。台灣建築在戰後隨著政治變遷,逐步發展屬於本土的中國現代主義,甚或走向後現代主義,修澤蘭建築師在綠樓的嘗試也有這樣的意味。
設計者:修澤蘭建築師
竣工時間:1971

2014-08-19

總台長的承諾

今天晚上受邀參與「陸班」同學的聚餐,前往的途中有些忐忑。果然,到達餐廳時已經有一半的同學入席,我馬上得到「妳知道這是誰嗎?」的問題。儘管有提示,我還是腦袋空白答不出來,但是勇敢地走到這位-我無法想起姓名-俱有老師氣質的「陳麗秋」同學旁邊,坐了下來。

雖說是「陸班」同學的聚會,準確地說應該是「曾經是陸班」同學的聚會。

席間,大家為了什麼時候在陸班(高一?高二/高三?)進行熱切的討論。有幾位高中三年都是、有些高一是但高二到他班(壹班、捌班)、也有高一在他班(捌班)但高二高三在陸班。「蘇菲雅曾」同學特別提及高二莫名地被「擠到」陸班,對她打擊極大,曾一度想要落髮為尼(法號「妙空」)!(後來得知出家人得要外出托缽化緣,極為辛苦,才打消念頭。)

又有一陣,大家開始討論起號碼:丫丫是4號、小胖33號(我大概沒記錯吧?)。此時,「蘇菲雅曾」同學問到:這是什麼號碼?小胖:高一的座號。曾:喔,為什麼要記這個號碼?我努力動腦想記起我是幾號,完全空白。後來,小胖說我是壹班41號。是嗎?(話說,座號都能成為話題,不知道嘉舒的兩位女兒是怎麼看待我們這些「阿姨」。)

今天最重要的話題,是小胖飛航總台也有設有卡拉OK的康樂室,並且可以觀看飛機起降及101大樓。我提議找時間再辦卡拉OK聯誼,「蘇菲雅曾」同學說要看跨年煙火。能幹的總台長,當下立刻(即「立馬」之意)答應,將在飛航總台康樂室辦跨年聚會!口說無憑,僅以此文記下總台長的承諾,以昭告同學。

「蘇菲雅曾」同學是誰?BJ4

2014-08-18

有靈氣的小子...

(轉貼范范在Facebook的發文)

小玓的兒子(幼稚園小班)問:爸拔說,這是一間有靈氣的房子,什麼是靈氣啊? 

昭熹的女兒(今年升國一)幫我們解圍,代我回答。我心想,都用了靈氣這一詞了,管他是幼稚園小班!遂非常認 真地對他說些 歷史啦,生命,氣味之類的用語。

沒多久,宜霆又過來了。 「范范阿姨,在有靈氣的房子裏會給你力量嗎?」

太感動了。 

宜霆小朋友:在有靈氣的房子裏,和高中老同學在一起,真的會帶給我很多很大的力量啊!